EN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一碳论坛第十七讲:霍毅欣教授 微生物基因编辑方法及化学品的绿色合成
日期:2025-04-21 阅读:

2024年11月29日,北京理工大学霍毅欣教授做客“名师讲坛”,做题为:“微生物基因编辑方法及化学品的绿色合成”的学术报告。

霍教授团队从昆虫肠道中分离出来一种耐盐底盘菌株并建立全套基因编辑方法,可以高盐、非灭菌、非粮底物高效生产大宗化学品。针对非模式生物启动子训练数据集不足的问题,用迁移学习大模型实现对原核生物的物种特异性启动子的生成。具体来说,霍教授团队分离并鉴定了一株济州杆菌Jejubacter sp. L23,可以在0-12% NaCl条件下生长,此菌株与大肠杆菌具有高度的生理和遗传相似性。通过对该菌株的系统性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代谢工程改造相关的基因元件、遗传操作方法和基因编辑工具。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对L23菌株的代谢网络进行了快速且高效的改造,以获得工程改造菌株L23R7。利用迁移学习的策略,使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GPT)的架构训练启动子生成的模型(PromoGen)。进一步通过分泌表达外切菊粉酶InuAMN8,证明了工程改造菌株L23R7可以利用非粮生物质菊粉进行非灭菌发酵生产多种大宗化学品,如异丁醇、(R,R)-2,3-丁二醇和番茄红素。

在报告结束后,霍毅欣教授访问了一碳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团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分享了在微生物基因编辑方法的研究经验,并就如何绿色合成大宗化学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霍毅欣,北京理工大学二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学院副院长。2015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2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主要围绕大宗化学品的微生物精炼与制造进行面向产业化应用的科研。在Science、Nat Biotechnol、Nat Commun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90余篇,授权十余项国际和国内专利。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现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

37CD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