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研究员、王杰副研究员做客“名师讲坛”,分别做题为:“新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市场准入政策解读”/“一碳气体蛋白资源开发及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薛敏研究员所作报告聚焦中国新饲料原料与添加剂市场准入,在政策层面,深度解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剖析政策导向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准入要求上,详细梳理新饲料原料与添加剂从申请、评审到获批的全流程,包括申报材料准备、试验评价要求等关键环节。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如乙醇梭菌蛋白、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等新饲料原料的成功获批,揭示产品准入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王杰副研究员在他的报告中指出,我国豆粕高度依赖进口,鱼粉价格居高不下且不可持续,严重限制了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开发可持续、生态友好、营养平衡且经济的新型蛋白源对满足动物养殖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一碳气体蛋白有望成为潜在的新型蛋白原料。一碳气体蛋白是以化工、化石能源以及生物质气化等行业来源的一碳气源(如CH4、CO2、CO和合成气)为底物,经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菌体蛋白。整个生产过程时间短、占地小、资源消耗低,且可高值化利用工业尾气。目前,一碳气体蛋白相关产品作为鱼粉或豆粕替代蛋白源已成功地应用于鱼、虾、鲍鱼等饲料配方中。报告着重介绍了一碳菌体蛋白创制所需的菌种、底物、生产技术、产业现状,及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进展情况。
报告结束后,薛敏研究员与王杰副研究员等一行共同访问了一碳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团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分享了在新型非粮蛋白资源开发研究领域的经验,并就新饲料原料与添加剂市场准入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交流了在一碳气体蛋白资源开发及应用领域的合作想法。
薛敏,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挪饲料加工合作实验室中方牵头人,棉籽蛋白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完成制定国家标准7项,农业行业标准2项。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开创性地将饲料原料的营养和加工特性有机结合,形成饲料加工-营养代谢调控学科组。致力于研究新型非粮蛋白资源开发,肉食性鱼类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相关的摄食、生长调控和代谢性疾病研究。膨化饲料数字化加工技术及鱼虾微颗粒配制技术等成果已转让多个知名企业,相关产品市场稳定上升。担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鲟鱼、鲑鳟鱼营养岗位专家。同时担任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王杰,博士,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科研骨干,研究方向为新型非粮蛋白资源开发与饲料应用,国家重点研发“现代牧场”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新疆重大、新疆重点研发等10余项项目资助。分别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Animal Nutrition、Animal Microbiome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